微信公众号原文 | 知乎原文

当我们说自主可控时,到底在说什么?

对于一款基础软件(操作系统 / 数据库)来说,自主可控到底是指:由中国公司/中国人开发、发行、控制?还是可以运行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上?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下的“自主可控”乱象正是与定义不清,标准不明有着莫大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探究一下“信创安可自主可控”这件事,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国家的需求说起来很简单:打仗吃制裁后,现有系统还能不能继续跑起来

软件自主可控分为两个部分:运维自主可控研发自主可控 ,国家/用户真正需要的自主可控是前者。如果我们将基础软件“自主可控”的需求用金字塔层次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在这个需求金字塔中,国家的需求可以描述为: 对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软件:保三争五。至少应当做到 “本地自治运行”,最好能达到 “控制源代码”。

prymaid.png

基础软件自主可控需求金字塔

追求研发自主可控必须考虑活性问题。当基础软件领域(操作系统/数据库)已经存在成熟开源内核时,追求所谓 自研 对于国家与用户来说几乎没有实际价值:只有当某个团队功能研发/问题解决的速度超过全球开源社区,内核自研才是有实际意义的选择。大多数号称“自研”的基础软件厂商本质是套壳、换皮、魔改开源内核,自主可控程度属于2~3级甚至更低。低质量的软件分叉不但没有使用价值,更是浪费了稀缺的软件人才与市场机遇空间、并终将导致中国软件行业与全球产业链脱节,产生巨大的负外部性。 当我们从 Oracle/其他国外商业数据库迁移到替代方案时请注意:你的自主可控水平是否有实质意义上的提升?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与警惕那些打着国产自研旗号的基础软件产品在垄断保护下劣币驱逐良币,抢占真正具有活性的开源基础软件的生态位,这会对自主可控事业造成真正的伤害 —— 所谓: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卡自己的脖子。例如,一个所谓“自研”运行时却需要 License 文件不然就立即死给你看的国产数据库(标称L7 ,实际L2),其运维自主可控程度远比不上成熟的开源数据库(L4/L5)。如果该国产数据库公司因为任何原因失能(重组倒闭破产或被一炮轰烂),将导致一系列使用该产品的系统失去长期持续稳定运行的能力。 开源是一种全球协作的软件研发模式,在基础软件内核(操作系统/数据库)中占据压倒性优势地位。开源模式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基础软件研发的问题,但没有很好地解决软件的运维问题,而这恰好是真正有意义自主可控所应当解决的 —— 软件的最终价值是在其使用过程中,而不是研发过程中实现的。真正有意义的自主可控是帮助国家/用户用好现有成熟开源操作系统/数据库内核 —— 提供基于开源内核的发行版与专业技术服务。在维持好现有/增量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积极参与全球开源软件产业供应链治理,并扩大本国供应商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运维自主可控 的重点在于:替代不可控的三方服务与受限制的商业软件,鼓励国内供应商基于流行的开源基础软件提供技术服务与发行版,对于具有重大使用价值的开源基础软件,鼓励学习、探索、研究与贡献。孵化培养国内开源社区,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与健康的商业生态。 而 研发自主可控 的重点在于:积极参与全球开源软件产业供应链治理,提高国内软件公司与团队在全球顶级基础软件开源项目中的话语权,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先进研发能力的技术团队。应当停止低水平重复的“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内核分叉“,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与软件发行版。

附:自主可控的不同等级

对于基础软件来说,可控程度从高到低可细分为以下九个等级: 9:拥有软件发布权(发布权,67%) 8:掌握多数投票权(主导权,51%) 7:掌握少数否决权(否决权,34%) 6:拥有提议话语权(话语权,10%) 5:掌控源代码(跟主干修缺陷) 4:获取源代码(跨平台重分发) 3:掌控二进制(本地自治运行) 2:受限二进制(本地受限使用) 1:租用服务(调用远程服务) 其中,1 - 5 为运维自主可控,5-9 为研发自主可控。精简一下研发自主可控的几个层次,便可得到这张自主可控需求金字塔图:

prymaid.png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自主可控第一层,租用服务的自主可控程度最差:硬件、数据都存储在供应商的服务器上。如果提供服务的公司倒闭、停产、消亡,那么软件就无法工作了,而使用这些软件创造的文档与数据就被锁死了。例如 OpenAI 提供的 ChatGPT 便属于此类。

自主可控第二层,受限二进制,意味着软件可以在自己的硬件上运行,但包含有额外的限制条件:例如需要定期更新的授权文件,或必须联网认证方可运行。此类软件的问题与上一层次类似:如果如果提供软件的公司倒闭、停产,那么使用此类软件的应用将在有限时间内死亡。一些需要授权文件才能运行的商业操作系统 / 商业数据库便属于此列。

自主可控第三层,控制二进制,意味着软件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任意主流硬件上运行,用户可以在没有互联网访问的情况下不受限制地部署软件并使用其完整功能,直到地老天荒。拥有不受限制的二进制,也意味着国内供应商可以基于软件提供自己的服务,进行换皮绝大多数场景所需要的自主可控程度落在这一层。 自主可控第四层,拥有源代码,意味着软件可以被重新编译与分发,这一层自主可控意味着即使硬件受到制裁,现有开源软件系统也可以运行在国产操作系统/硬件之上。同时也意味着国内供应商可以提供自己的发行版,提供服务,进行套壳与再分发。开源基础软件默认坐落在这一层上,绝大多标称自己“自研”的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实质上属于这一类。

自主可控第五层,掌控源代码,意味着对开源软件有跟进与兜底的能力,这意味着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全球开源软件社区与中国脱钩,国内供应商也可以自行分叉、跟进主干功能特性、并修复缺陷,长期确保软件的活性与安全性。掌握源代码意味着可以进行实质性魔改,并开始从运维自主可控到研发自主可控过渡。极个别国内厂商拥有此能力,也是国家对于自主可控的期待的合理上限。

从第六层到第九层,就进入了“研发自主可控”的范畴。根据国内供应商的话语权比例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提议权/否决权/主导权/发布权)。这涉及到基础软件开源内核的参与和治理。这意味着国内供应商可以参与到全球开源基础软件供应链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影响力,参与社区治理甚至主导项目的方向。

对于全球范围内有使用价值的开源基础软件来说,对中国有意义的自主可控策略是:去二保三争五。更高的六至九所代表的“研发自主可控” 属于 Nice to have:有当然好,应当尽可能争取,但没有也不影响现有/增量系统的自主可控。切忌为了华而不实的“自研”虚荣面子去做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甚至是负优化的垃圾分叉,而抛弃功能活性的里子,自绝于全球软件产业链。